《沃爾瑪效應》 之 “壓榨"

沃爾瑪效應    

壓榨

每次你看到沃爾瑪的笑臉,吹著口哨把價格往下砍時,同時間,
就在某個角落裡,有個工廠工人的肚子上,被踢了一腳。
──雪莉‧福特(Sherrie Ford),工廠負責人及長期製造管理專家

一大罐一加侖裝的醬黃瓜頗為可觀。罐子本身就像個小型的水族箱。肥碩的綠色醬黃瓜浸在醬汁裡載沉載浮,其外型隔著罐子的玻璃看,有點誇大,好像青蛙似的。罐子重十二磅,一隻手拿不動。

這罐一加侖裝的醬黃瓜是豐盛和富饒的展現。令人陶醉,彷彿,也令人不安。沃爾瑪看上了華錫(Vlasic)的一加侖罐裝醬黃瓜。

沃爾瑪把價格定在二‧九七美元。一整年用低於三美元的價格供應醬黃瓜!「他們把這項商品當成『宣言』在用。」派特‧洪(Pat Hunn)說道,派特形容自己是華錫一加侖罐裝醬黃瓜的瘋狂科學家。「沃爾瑪把東西擺在消費者面前,說,這代表了沃爾瑪的實力:你可以用二‧九七美元買到一加侖香噴噴的醬黃瓜。而且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品牌。」

由於沃爾瑪的規模使然,沃爾瑪效應的影響,不僅僅是提供「天天低價」而已。還牽涉到沃爾瑪如何拿到低價,以及這些低價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。這些衝擊遠遠地超越了沃爾瑪的貨架,也超越了我們自己的荷包:沃爾瑪的供應商,以及這些供應商的員工,為低價所付出的代價。其中一個例子便可以在華錫一加侖罐的醬黃瓜裡找到,這是有關那罐醬黃瓜如何拿到沃爾瑪去賣的故事。

在一九九○年代晚期,華錫公司那時候並未想要把品牌建立在一加侖裝的醬瓜上。醬菜公司靠「刀法」賺錢,把醬瓜切成特殊的造型,如黃瓜條和用在漢堡上的黃瓜片。「單靠一罐罐的醬瓜,是賺不了大錢了。」史帝夫‧楊(Steve Young)說道,他是當年華錫醬菜的行銷副總,但現在已經離職了。然而,在一九九○年代晚期某日,一名沃爾瑪採購看上了他們的一加侖罐產品,並開始和派特‧洪討論。洪是當時華錫公司沃爾瑪業務小組的主管,辦公室在達拉斯,目前也已經離職了。
  
這一加侖罐子激起了採購人員的好奇心。對華錫來說,這是利基型產品,目標為小店舖或開伙人數眾多者。即便如此,在沃爾瑪賣場所做的銷售測試顯示,把價位定在三美元多一點點,「這一加侖的罐裝醬瓜竟然狂賣。」洪說道:「把我們嚇一跳。」沃爾瑪的醬菜採購人員做腦力激盪,得出這個建議:如果把這加侖罐子用低於三美元的售價在美國全面推出,會有怎樣的效果?洪很懷疑,但他的工作就是找出方法,在沃爾瑪賣醬瓜。有何不可?
  
因此在一九九八年,華錫的一加侖罐裝醬瓜湧進沃爾瑪二千五百家賣場,售價為二‧九七美元,這個價錢非常低,華錫和沃爾瑪每罐只賺一、兩分錢,也可能是不賺錢。這加侖罐子就擺在賣場大門口的大型獨立棧板上做展示。那是富庶中的富庶。
  
「銷售創新高。」洪說道。
  
楊說:「一家店平均一週賣八十罐。」聽起來不多,但你算一下就知道了:相當於光是在沃爾瑪,每週就賣掉二十萬罐一加侖裝的醬瓜。連田裡面的黃瓜都一掃而空。
  
這個一加侖罐的醬瓜,後來為華錫帶來了所謂的「毀滅性成功」。「沒多久,這個案子就吞蝕了我們在沃爾瑪以外的市場。」楊說道:「我們看到消費者,以前習慣在超級市場買醬瓜條或醬瓜片,」──超級市場一夸脫的華錫小罐裝醬瓜要賣二‧四九美元──「現在跑來買沃爾瑪的加侖罐了。他們連一夸脫裝的小罐子都要吃到發霉丟掉。小家庭其實沒辦法吃那麼快。」
  
加侖罐子改變了華錫的醬瓜事業:把賣到沃爾瑪的毛利吃掉了,主要是醬瓜這項產品;採購部門還要努力地四處尋找醬瓜貨源,以填入大量的加侖罐子裡。同時,這個量也為華錫帶來了強勁的業務和強勁的成長,並且在沃爾瑪的醬瓜世界裡成為龍頭老大。
  
加侖罐子在提升華錫業務的同時,也傷害了華錫。事實上,華錫的行銷人員史帝夫‧楊,和該公司沃爾瑪業務人員派特‧洪,對於加侖罐子的細節有一定的共識,但是數年之後,此案對華錫究竟是好是壞,他們二人的見解頗有出入。
  
洪記得當時和沃爾瑪所談的條件是,只有當毛利較高的醬瓜條和醬瓜片銷售量穩定增加的情況下,才讓沃爾瑪增加加侖罐子的銷售量。換言之,加侖罐子是有益的。
  
楊記得,他們去請求沃爾瑪能放華錫一馬。「他們說:『門兒都沒有。』我們說我們要漲價,」即使只是調成三‧四九美元也有不小助益,「但他們說:『如果你要漲價,那我們就不要再跟你們進貨了,連同向你們進的其他東西,都不會再買了。』顯然是威脅。」
  
洪對這段對話的記憶則有所不同。問題更複雜,更難解。「沃爾瑪的人並沒有拿著槍指著我們的頭說:『就是二‧九七美元,否則就滾蛋。』他們說:『我們要二‧九七美元的一加侖罐裝醬瓜。如果你們不想做,我們會去找別人,也許別人有興趣。』我知道當時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在找沃爾瑪談條件:『如果你們肯把其他的生意也交給我們來做,我們就和你做二‧九七美元的加侖罐子。』」
  
「我們都不是三歲小孩了,」洪說道:「好歹都要做決定。」
  
沃爾瑪的生意對華錫而言實在是不可或缺,而且加侖罐子是維持沃爾瑪關係的重點所在,所以,是否繼續供應,乃由執行長層級來決定。「其中一個做法就是要他們攤牌。」楊說道。但是華錫才從金寶湯公司(Campbell Soup)獨立出來,還在奮鬥,實在沒有能力去承受沃爾瑪這筆生意的風險。痛苦持續數週,甚至是數月──二‧九七美元加侖罐子裝的華錫醃黃瓜,在沃爾瑪的貨架上賣了整整二年半。
  
最後,沃爾瑪終於讓華錫喘口氣。「沃爾瑪的人,反應很經典,」楊說道:「他說:『好吧,我們以前對柳橙汁做過的事,現在也在醬瓜上如法泡製過了。這東西已經被我們毀了。我們可以收兵了。』」華錫因而得以把產品換成半加侖裝,賣二‧四九美元。至此,楊說,醬瓜的利潤掉了百分之五十──即使業務本身還在成長,幾百萬美元的利潤就這麼流失了。毀滅性成功,名副其實。
  
華錫的故事,意義很複雜,但直接切入沃爾瑪做生意方式的核心。顯示出沃爾瑪的規模和力量所造成的衝擊,而我們卻視之為市場經濟。沃爾瑪對價格的專注,以及為了自身利益,把供應商的業務拿來當人質的能力,扭曲了市場,其做法,消費者察覺不出來,供應商也不能有效對抗。沃爾瑪是如此龐大,以致於供需原理和競爭法則往往失去作用。

《沃爾瑪效應》

榮登《紐約時報》排行榜,探討世界最大企業的全球效應,最重要的一本書。

只要你會去家樂福、大潤發或者7-11購物,就必須了解「沃爾瑪」,這家地球史上最龐大、最有力量的企業,一起進入這塊你可能尚未意識到的「沃爾瑪化的世界」吧!

.作者:Charles Fishman/著
.林茂昌/譯
.出版社:大塊文化出版
.初版日:2006/9/01
.320元/特價:253 元

發表留言